本文目录一览:
零碳园区的建设标准是什么?
1、从能源、排放、基础设施等方面,阐述零碳园区的建设标准,如下:能源供应与消费标准:可再生能源占比:园区能源供应中,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的使用比例需达到较高水平,通常要求在 70% - 100% ,以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
2、国家级零碳园区的标准主要包括建设条件、指标体系、重点任务等多个方面。建设条件:申报主体原则上应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并列入最新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允许采用“园中园”模式开展建设。指标体系:单位能耗碳排放:为核心指标,根据园区年综合能耗规模,单位能耗碳排放需满足一定要求。
3、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园区所在地需具备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为园区提供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这是实现零碳的基础。例如,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大规模建设太阳能电站;在风力资源充足的沿海或高原地区,发展风力发电项目。
4、零碳园区国家标准核心内容包含以下方面:核心指标(单位能耗碳排放):年综合能源消费量20万 - 100万吨标准煤的园区,单位能耗碳排放需≤0.2吨/吨标准煤;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万吨标准煤的园区,单位能耗碳排放需≤0.3吨/吨标准煤,较全国园区平均水平下降90%。
5、碳排放监测:建立碳排放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园区的碳排放情况。设施维护:定期对园区的各项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能源管理:优化能源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环境管理:加强环境管理,确保园区的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6、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基本条件如下: 主体资质:建设主体应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或者是近年来新建设的省级新兴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 实施范围:实施范围既可以是园区整体,也可以是具有明确四至边界的“园中园”。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汇报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汇报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既是向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实现“双碳”目标需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以系统观念统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及节能减排工作,强化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布局。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汇报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庄严承诺不仅体现了我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应对,也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已正式印发并实施《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1+N+X」政策体系中的顶层文件,对统一共识、凝心聚力、稳妥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相关工作部署,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近日向全行业发出了《推进非金属矿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书》,旨在切实履行碳减排、碳达峰、碳中和责任,全面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并促进行业的绿色转型与低碳发展。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工作内容
把工作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定得更细致一些,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变压力为动力,以击鼓奋进的士气,跳起摸高的勇气,顺势而为的锐气和敢于迎难而上的虎虎生气,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保持和巩固今年以来好的发展态势,好的趋势,好的气势。
《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运输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交通运输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提出了“保持持续发展、推进协调发展、鼓励创新发展、促进绿色发展、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在交通运输发展中的本质要求,反映了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实质内容。
省灾后公路恢复重建规划》,制定了《加快四川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工作方案》,科学指导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工作。到2010 年底,灾后重建项目完成451 个,占项目总数的94% ,累计完成投资773 亿元,占规划期投资的97% ,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的目标灾区生命线公路网初步形成,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大大提高。
一是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推进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强化基础设施衔接,优化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增强综合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二是努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基本原则。强化约束,推动转型。
航空运输。优化航线网络和运力配备,改善机队结构,加强联盟合作,提高运输效率。优化空域结构,提高空域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开发应用航空器飞行及地面运行节油相关实用技术,推进航空生物燃油研发与应用。加强机场建设和运营中的节能管理,推进高耗能设施、设备的节油节电改造。城市交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